因病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及程序
因病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及程序 图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合法依据。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者因疾病等原因导致不能继续工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依据法律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围绕因病终止劳动合同赔偿标准及程序展开论述,旨在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提供参考。
因病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标准
1. 实际损失赔偿
实际损失是指因劳动者患病或因工作原因导致失去的工资、福利待遇、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损失。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后,应当对劳动者实际损失进行赔偿。实际损失的赔偿标准由当事人约定,或者依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或者规章制度等文书的约定确定。
2. 违约金赔偿
违约金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一种违约责任方式。如果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患病等原因不能继续工作,用人单位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约定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违约金赔偿的标准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高于劳动者实际损失。
因病终止劳动合同的赔偿程序
1. 协商一致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是因病终止劳动合同赔偿程序的条件。双方应当就赔偿标准、方式等事项进行充分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协商一致后,双方可以签订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和解协议。
2. 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双方在协商一致后未能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用人单位应当履行裁决内容。
3. 提起诉讼
自劳动仲裁裁决书生效之日起15日内,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用人单位应当履行判决内容。
因病终止劳动合同赔偿标准及程序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双方应当充分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如协商不一致,可以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诉讼,依法解决纠纷。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