聘用合同关系终止是否可以进行仲裁?
仲裁,是指由一方的当事人选定或由其指定的仲裁机构,根据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协议,对争议进行第三者调解的一种方式。仲裁作为解决民事争议的一种方式,具有独立性、公正性、专业性、效率性等特点。在聘用合同关系中,如何处理合同关系的终止以及是否可以进行仲裁,是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此进行探讨。
聘用合同关系的终止
1. 聘用合同的解除
聘用合同关系的终止,可以由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单方面解除。用人单位可以根据规章制度、劳动者违反合同约定等原因解除聘用合同。劳动者在受到解除合同通知后,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依照法律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或者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
2. 聘用合同的终止协商
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一致解除聘用合同。协商一致解除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
仲裁的适用性
在聘用合同关系终止后,双方当事人是否可以申请仲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
1. 仲裁的申请条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仲裁申请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仲裁申请由当事人提出;(二)申请仲裁的事项符合仲裁法规定的范围;(三)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具有主体资格;(四)申请仲裁的事项具有事实、法律依据;(五)仲裁机构已经登记。
2. 仲裁的排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以下事项不适用仲裁:(一)婚姻、家庭、继承、劳动争议;(二)哲学、道德、宗教、法律;(三)国家或者其他组织之间的争议;(四)个人之间的纠纷;(五)法律规定的不适用仲裁的事项。
在聘用合同关系终止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如果属于劳动争议,一般应当申请仲裁。但是,如果属于法律规定的不适用仲裁的事项,则应当排除仲裁。
聘用合同关系终止是否可以进行仲裁? 图1
聘用合同关系的终止以及是否可以进行仲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双方当事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处理聘用合同关系的终止以及相关赔偿事宜。如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仲裁,由仲裁机构依法作出裁决。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