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终止情形及其法律规定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因一定事由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从而使合同关系终止的行为。合同终止是一种法律行为,具有法律效力。合同终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终止的各种原因,狭义的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的终止。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是合同关系的两种不同终止方式。合同解除是指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依法解除合同关系。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依法使合同关系终止。
合同终止的情形
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很多,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终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合同履行完毕。这是合同终止的最基本的情形。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了合同的主要义务,合同的目的得以实现时,合同终止。
2. 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当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时,合同终止。这种情况下,通常由合同的继承人或者受让人承受合同。
3. 合同被依法解除。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依法解除合同关系时,合同终止。
4. 合同被撤销。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依法撤销合同关系时,合同终止。
5. 合同被解除。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依法解除合同关系时,合同终止。
6. 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当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不能因不可抗力继续履行合合同终止。
7.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合同关系。
8. 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由于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
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
1. 我国《合同法》第91条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合同终止。”
2. 《合同法》第42条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合同的继承人或者受让人可以承受合同。”
3. 《合同法》第45条规定:“合同被依法解除,合同终止。”
4. 《合同法》第56条规定:“合同被撤销,合同终止。”
5. 《合同法》第60条规定:“合同被解除,合同终止。”
6. 《合同法》第61条规定:“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合同终止。”
7. 《合同法》第94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合同关系。”
8. 《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由于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合同终止。”
合同终止的法律效果
1. 合同终止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互不履行合同义务,合同关系终止。
2. 合同终止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办理合同终止手续,包括办理合同关系的注销、结算等手续。
3. 合同终止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承担因合同终止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4. 合同终止后,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因合同终止而产生的纠纷。
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根据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规定,依法使合同关系终止。合同终止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的各种终止原因,狭义的合同终止是指合同关系的终止。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是合同关系的两种不同终止方式。合同终止的情形有很多,包括合同履行完毕、合同一方当事人死亡、合同被依法解除、合同被撤销、合同被解除、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由于其他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等。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包括我国《合同法》第91条、第42条、第45条、第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