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销售虚假宣传是否违法
房产销售过程中是否存在虚假宣传?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消费者举报一些房地产商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存在夸大、虚构事实等情况,这样的情况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这种行为是否会构成违法呢?对于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分析和了解。
我们来认识一下的“虚假宣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的规定,虚假宣传指的是在商业活动中,通过夸大、虚构事实或者其他误导性的方式,向消费者或者公众传递不真实的信息,从而获取利益的行为。在房产销售中,这种行为多表现为房地产开发商或销售人员对楼盘的地理位置、周边配套、房屋质量等信息作出不符实际的描述,以此吸引购房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相关规定,房产销售中的虚假宣传主要表现在广告内容欺骗、误导消费者,虚构夸大房产的面积、价格、周边环境、配套设施等情况。常见的虚假宣传行为包括:
夸大或虚构楼盘周边的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存在;
房产销售虚假宣传是否违法 图1
虚报房屋的实际面积或者公摊面积;
隐瞒房屋的瑕疵或者限制性条件;
房产销售虚假宣传是否违法 图2
宣称“不限购”、“不限贷”以吸引不符合购房政策的客户;
虚假承诺返佣、赠送装修、车位等优惠。
这样的行为是否会构成违法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的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如果房地产企业在宣传中存在虚假或误导性陈述,则其行为违反了民事主体应尽的义务,属于不正当竞争或者欺诈行为,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在房产销售过程中,如果开发商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并且导致购房者因此作出购房决定,则购房者可以主张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也对虚假宣传行为进行了规制。根据该法第八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得的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房地产企业违反此条规定,则会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通常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认定房地产企业的责任。在某开发商虚假宣传配套设施存在的案件中,购房者可以主张解除购房合同,并要求退还已经支付的购房款及相关费用。开发商还需要赔偿购房者因此遭受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害。
除此之外,虚假宣传行为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如果虚假广告内容足以误导公众并使消费者蒙受重大损失,则房地产企业的相关责任人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房产销售中的虚假宣传行为不仅违反了民事法律规范,还可能导致行政乃至刑事责任的承担。广大购房者在购房过程中应当提高警惕,仔细核实开发商发布的广告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