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作者:像晨曦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应当经过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应当履行各自的义务,如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履行支付工资、提供劳动保护等义务,劳动者应当按照约定履行完成工作任务等义务。

,在实践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存在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如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不提供劳动保护、要求劳动者超时加班等违法行为。针对这种情况,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在哪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的

工资是劳动者工作的重要报酬,也是劳动者生活的基本保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

如果用人单位在接到劳动者投诉后,仍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判决用人单位支付工资或者赔偿工资损失。

如果用人单位在接到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申请后,仍不履行义务,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应当依法进行审查。如果劳动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应当责令用人单位立即支付工资,并依法处以罚款。

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的

劳动保护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并保证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图1

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的几种情形 图1

如果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如果劳动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应当责令用人单位立即改善劳动保护条件,并依法处以罚款。

如果用人单位在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责令改善劳动保护条件的决定后,仍不执行,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判决用人单位改善劳动保护条件,并赔偿劳动者的损失。

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超时加班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劳动者的工时。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得超过四十四小时。

如果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加班,超时加班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依法进行处理。如果劳动行政部门认为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超时加班,应当责令用人单位立即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

如果用人单位在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责令改正决定后,仍不执行,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判决用人单位改正超时加班行为,并赔偿劳动者的损失。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约定劳动关系的法律文件。在实践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存在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法律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责令停止履行劳动合同。本文从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未提供劳动保护、要求劳动者超时加班三种情形进行了探讨。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