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后如何领取失业金?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重要体现。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决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时候,需要办理相关手续,依法领取失业金。围绕“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后如何领取失业金”这一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协商终止劳动合同
1. 协商终止劳动合同的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的终止可以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出,劳动者同意。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2. 协商终止劳动合同的内容
协商终止劳动合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领取失业金
1. 失业金的申请
在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向用人单位提出失业金申请。劳动者提出申请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后如何领取失业金? 图1
(1)身份证复印件;
(2)劳动合同复印件;
(3)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协议书;
(4)失业登记证明。
2. 失业金的领取
劳动者申请失业金后,用人单位应当在15日内将失业金支付到劳动者的银行账户。失业金的支付方式分为三种:
(1)通过银行转账支付;
(2)通过社会保障卡支付;
(3)现金支付。
失业金的计算
失业金的计算,以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为依据。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 如果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1年不满10年,按照本单位工资支付失业金。
2. 如果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按照本单位工资的10%支付失业金。
3. 如果劳动者在单位工作满20年,按照本单位工资的20%支付失业金。
失业金的享受
1. 失业金的享受期限
失业金的享受期限,自劳动者停止工作之日起计算。失业金的享受期限最长为12个月。在失业金的享受期限内,劳动者可以申请失业保险待遇,享受失业保险的保障。
2. 失业金的停发
失业金的停发,需要由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核后,依法进行。失业金的停发,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协商终止劳动合同后,劳动者需要依法领取失业金。在领取失业金的过程中,劳动者应当提供必要的材料,并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提出申请。只有这样,劳动者才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