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及其法律程序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利义务的协商一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或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劳动合同的终止成为必要。终止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程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
(一)协商一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应当经劳动者同意。劳动者对解除劳动合同有争议的,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再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动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用人单位依法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并应当给予劳动者解释。
(四)劳动者解除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当依法履行工作交接义务。
(五)用人单位破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申请破产,原劳动合同在破产程序启动前已经终止的,原劳动合同的权益应当得到保障。
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程序
(一)劳动者提出辞职
劳动者提出辞职,应当向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说明辞职的原因,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提前三十日通知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当依法履行工作交接义务。
(二)用人单位同意辞职
用人单位在接到劳动者辞职申请后,应当对辞职原因进行审查。对于因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原因,用人单位应当予以同意,并在收到辞职申请后三十日内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支付赔偿金,并应当给予劳动者解释。
(三)工作交接
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同前,应当依法履行工作交接义务。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工作成果、工作资料、工作工具的交接;工作场所、设施设备的交接;employee handbook的交接等。
(四)办理离职手续
劳动者在完成工作交接后,用人单位应当办理离职手续。离职手续包括:办理离职证明、退还工作资料、工作装备、办公用品等;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
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及其法律程序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相关义务,给予劳动者必要的保障。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应当依法履行工作交接义务,及时通知用人单位辞职,并依照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的条件及其法律程序 图1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