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虚假宣传赔偿怎么获取|虚假广告维权指南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平台成为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渠道。为了吸引消费者注意力,部分商家采取了夸大其词的营销手段,甚至虚构事实进行虚假宣传。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网上虚假宣传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消费者在遭受虚假宣传侵害时,该如何主张赔偿权利?从法律角度为您详细解析。
网上虚假宣传?
网上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通过网站、APP、社交媒体等网络渠道,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对商品或服务进行不实描述,以误导消费者做出交易决策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常见的网上虚假宣传行为包括:
网上虚假宣传赔偿怎么获取|虚假广告维权指南 图1
1. 虚构产品功效:如宣称"防抗""治疗百病"
2. 夸大性能参数:如标注"全球领先技术"
3. 伪造用户评价:通过、虚构好评等
4. 虚假折扣促销:如"限时特惠""亏本清仓"等噱头
5. 模糊信息描述:使用"史上最低价""全国"等绝对化用语
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经营者实施虚假宣传行为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 行政处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
2. 民事赔偿:可以依据《权益保护法》主张民事赔偿权利。
3. 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构成刑法第24条规定的虚假广告罪。
的维权路径
当发现自己遭受虚假宣传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协商和解
在发现虚假宣传行为后,可以尝试与经营者进行协商。通过向平台投诉或直接商家,要求其退还未履行的承诺或赔偿损失。
(二)向监管部门举报
1. 登录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http://www.samr.gov.cn/),进入"投诉举报"栏目。
2. 关注各省市市场监管局,通过系统提交息。
3. 投诉:拨打全国统一的市场监管投诉举报12315。
(三)向协会申请调解
可以向当地协会(如中国协会)提起申诉。消协组织将依法调解双方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四)通过法律途径起诉
如果协商和解失败,且损失严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主张赔偿时,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1. 商品或服务的凭证(如订单截图、支付记录)
2. 广告宣传页面(包括网页、APP、社交媒体等截屏)
3. 损害结果证明(如退换货记录、误工证明等)
赔偿范围与标准
根据《权益保护法》第5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如果经营者明知虚假宣传仍然欺骗的,赔偿标准可以更高。
特殊情形的处理
(一)平台责任
作为电子商务平台,淘宝、京东等平台对于虚假宣传行为应承担连带责任。根据《电子商务法》第37条规定,平台应对平台上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行核验、登记,并对违法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
(二)直播带货中的虚假宣传
网上虚假宣传赔偿怎么获取|虚假广告维权指南 图2
直播带货成为热门的营销方式。如果在直播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既可以追究主播的责任,也可以追究商家和平台的责任。
防范虚假宣传的建议
作为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应提高警惕:
1. 尽量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和商家。
2. 对商品详情页中的夸大宣传保持理性判断。
3. 注意保存消费凭证(包括聊天记录、广告截图)。
4. 发现问题及时维权,避免因拖延导致证据丢失。
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网上虚假宣传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也将更加健全,为消费者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面对网上虚假宣传行为,关键是要提高法律意识,在遇到侵害时及时采取正确途径维护自身权益。也要相信,党和政府已经在部署新一轮的法律法规修订工作,不断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公平、诚信的网购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