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中止履行 standards: 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作者:情思长长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是指在劳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中止履行,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权益,而且关系到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正确理解和掌握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的;(四)规章制度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五)分配劳动任务合理,劳动者不能完成或者完成有困难的;(六)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影响劳动关系的;(七)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八)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九)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四十二条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二)企业符合规定的其他情形,需要裁减人员的。”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程序

1.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履行说明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裁减人员时,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 standards: 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图1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 standards: 了解相关法律规定》 图1

2. 劳动者提出辞职申请。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申请。用人单位在接到辞职申请后,应当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与劳动者办理辞职手续。

3. 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劳动关系的性质,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赔偿金,并应当给予劳动者解释。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争议处理

1. 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合同中止履行争议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作出裁决。

2. 劳动争议诉讼。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合同中止履行争议,不履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合同中止履行,是指在劳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或者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终止劳动合同的履行。正确理解和掌握劳动合同中止履行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说明义务、支付经济补偿等义务,劳动者可以依法提出辞职申请或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