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期间单位擅自终止合同,劳动者权益如护?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终止合同的定义及法律依据
劳动仲裁期间,是指在劳动仲裁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尚未依法解除的期间。在此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有权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终止合同的条件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有效的劳动合同关系。
2. 劳动仲裁程序正在进行中,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报名参加劳动仲裁,且劳动仲裁机构已经受理并通知劳动者参加仲裁。
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已经达成一致,并经劳动者同意。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终止合同的法律后果
1.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执行。
2.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认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的,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终止合同的争议处理
1.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仲裁期间达成一致,并经劳动者同意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
2.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仲裁期间未达成一致的,劳动仲裁机构应当依法继续审理。在劳动仲裁审理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继续协商,达成一致并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终止合同的注意事项
1.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提供书面的劳动合同终止通知,并说明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
2.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
3.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法参加劳动仲裁,并配合劳动仲裁机构进行调查取证。
在劳动仲裁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合同仍然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有权终止劳动合同,但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并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参加劳动仲裁,配合劳动仲裁机构进行调查取证。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擅自终止合同,劳动者权益如护?图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的多样化、复杂化日益凸显,劳动争议也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在劳动仲裁过程中,用人单位擅自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了严重的权益损害。本文旨在分析这一现象及其法律后果,并提出相应的维权策略。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符合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赔偿金,并应当给予劳动者解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期间擅自和解或者擅自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应当依法和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
用人单位擅自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1. 承担违约责任: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擅自终止劳动合同,违反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应当承担违约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赔偿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擅自终止劳动合同而遭受的损失。
2. 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经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仲裁期间单位擅自终止合同,劳动者权益如护? 图2
3. 赔偿损失:用人单位擅自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劳动者的损失。损失包括但不限于:实际损失、机会损失、精神损害等。
劳动者维权策略
1. 收集证据: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应当积极收集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擅自终止劳动合同的事实。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劳动合同、工资单、加班记录、考勤记录、录音、录像等。
2. 申请劳动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劳动仲裁机构依法处理。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应当陈述清楚事实、提供证据,请求劳动仲裁机构依法裁决。
3. 提起民事诉讼:劳动仲裁结束后,如用人单位仍然拒绝履行劳动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法院依法判决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在劳动仲裁期间擅自终止劳动合同,给劳动者造成了严重的权益损害。劳动者应当积极维权,通过收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应当了解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寻求法律帮助,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