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及对应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在一定条件下提前结束。劳动合同的终止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种: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1.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是指劳动合同所约定的终止时间到达或者劳动合同所规定的终止条件满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依法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双方均无须提前通知对方。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补偿金,并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手续。
2. 劳动者死亡
劳动者死亡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因疾病、意外等原因导致死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协商,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并依法支付死亡赔偿金。
3. 用人单位破产
用人单位破产是指用人单位因无法清偿债务或者无法继续经营,被依法宣告破产。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清偿债务,并依法与劳动者协商处理劳动合同终止事宜。
4.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
这些情况下的劳动合同终止是由法律、行政法规或者用人单位决定终止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通知劳动合同终止,并依法支付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
5. 劳动者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同意解除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依法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劳动者协商处理劳动合同终止事宜,并依法支付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
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
1. 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向劳动者提出劳动合同终止的要求,并给予劳动者选择权,由劳动者决定是否同意终止劳动合同。
2. 劳动者同意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并依法支付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
3. 劳动者不同意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4.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并办理相关的社会保险手续。
劳动合同终止的补偿金
1. 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的标准根据劳动合同的类型、工作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
2. 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应当及时支付给劳动者,并在劳动者的工资支付给我单位。
3. 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的,劳动者有权要求支付,并可以依法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正确处理劳动合同终止事宜,并依法支付劳动合同终止补偿金,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及对应法律规定图1
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及特点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在履行一定期限后,根据双方约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终止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劳动合同终止具有以下特点:
1. 劳动合同终止是双方意志的体现。劳动合同的终止一般由双方协商达成一致,也有依法定条件终止。
2. 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关系的结束。劳动合同终止后,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终止,双方当事人不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
3. 劳动合同终止是法律规定的结果。劳动合同的终止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包括:
劳动合同终止情形及对应法律规定 图2
1.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也可以依法定条件终止劳动合同。
2. 劳动者死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死亡,用人单位不再需要履行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破产。用人单位因破产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破产后,不再具有劳动合同关系。
4.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出现上述情况后,劳动合同终止。
5. 劳动者主动辞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主动提出辞职,用人单位同意,劳动合同终止。
6. 用人单位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因自然灾害、战争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重大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第四十六条规定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二)劳动者死亡;(三)用人单位破产;(四)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五)劳动者主动辞职;(六)用人单位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合同的终止。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一)劳动合同期限届满;(二)劳动者死亡;(三)用人单位破产;(四)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五)劳动者主动辞职;(六)用人单位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责任
1.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依法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
3.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或者职业培训服务。
4.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应当依法及时办理劳动关系的转移手续,并依法享受相应的权益。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效力
1. 劳动合同终止后,双方当事人不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办理相关手续。
2. 劳动合同终止后,双方当事人对劳动关系的终止应当依法保密。不得泄露商业秘密、技术秘密或者其他商业信息。
3. 劳动合同终止后,双方当事人应当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如有一方违约,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劳动合同终止是劳动法律关系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依法了解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法律责任和法律规定,以便正确处理劳动合同终止相关事宜,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