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不支付工资,应该怎么办?
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工资,是指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破产等情况下,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相应的工资报酬的行为。这种行为违反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应当将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通知劳动者,并给予劳动者必要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如果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未依法支付工资,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未支付的工资报酬。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未依法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未支付的工资报酬和经济补偿,支付违约金。
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工资是违法行为,劳动者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相应的工资报酬和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不支付工资,应该怎么办?图1
作为一名劳动法律从业者,经常遇到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未能按时支付工资而前来咨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提供有效的维权途径。从劳动合同终止和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出发,详细介绍劳动者应该如权。
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协商一致或者依法定程序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经济补偿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不支付工资,应该怎么办? 图2
工资支付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按时足额地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时支付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支付工资,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维权途径
如果劳动者发现自己已经失去工作且未获得工资支付,可以采取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1. 向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要求其支付工资。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劳动行政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
2. 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其支付工资。劳动仲裁委员会会依法作出裁决,如果用人单位不执行仲裁裁决,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劳动者通过以上途径未能解决问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资。人民法院会依法作出判决,用人单位应当执行判决并支付工资。
劳动合同终止不支付工资,劳动者可以采取上述途径进行维权。在维权过程中,劳动者应该注意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日后维权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支持。,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也要谨慎,以免自身权益受到侵害。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