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与程序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合同期限,并约定在合同期满后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
在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劳动者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2. 劳动者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和纪律,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
3.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合同期限,并约定在合同期满后终止劳动合同。
4. 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如遇特殊情况,双方可以提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
5. 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有权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优点在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合同期限内明确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双方之间的和协调。,在合同期满后,双方可以依据合同约定终止劳动合同,避免了因合同续约问题而产生的纠纷和麻烦。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双方协商一致终止劳动合同。双方可以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协商一致,提前终止劳动合同。
2. 用人单位原因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因经营不善、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提前30日向劳动者通知,并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支付经济补偿或者依照劳动合同的约定终止劳动合同。
3. 劳动者原因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因身体原因、家庭原因等原因需要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可以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经用人单位同意后,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4. 法律规定的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或者依法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在劳动合同中明确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情形,并按照法律规定程序进行终止。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与程序图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
1. 合同到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约定的期限届满时自动终止。用人单位应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并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不再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公积金等。
2. 劳动者退休。劳动者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自动终止。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退休金或其他退休福利。
3. 用人单位破产。劳动者所在用人单位发生破产,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破产后,不再享有劳动合同约定的待遇,如工资、社会保险等。
4. 用人单位?夺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或者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导致劳动者生命、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或者劳动者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劳动者在遭受生命、健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依法终止劳动合同,并支付相应的赔偿金。
5.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个人原因提前提出辞职,用人单位同意后,双方可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解除劳动合用人单位应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程序
1. 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通知应当明确终止劳动合同的原因、时间及经济补偿金支付等相关事项。劳动者在接到通知后,有权选择同意或不同意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意终止劳动合同的,双方应当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2.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支付给劳动者,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3.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不再享有用人单位提供的福利待遇,如社会保险、公积金等。劳动者有义务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如补交社会保险费等。
4. 用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劳动者的个人档案、工资单等材料,并在终止劳动合同后及时通知劳动者档案转交情况。劳动者有权查询自己个人的档案材料。
5.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相关服务,并依法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用。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如需要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相应的说明和帮助。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与程序 图2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与程序是劳动法规定的重要内容。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相关义务,劳动者也应当合法权益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双方共同遵守法律规定,才能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