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薪留职合同终止时如何赔偿?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停薪留职这一现象日益增多。停薪留职是指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期间,因特殊原因暂时停止支付工资,但保留员工职位和身份的劳动合同。当用人单位恢复支付工资后,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确定停薪留职合同的终止时间和赔偿标准,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普遍关心的问题。
相关法律法规及解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根据这一规定,用人单位在终止停薪留职合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并应当依照本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支付赔偿金。”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赔偿标准的确定
1. 经济补偿标准
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遭受的损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经济补偿应当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长短,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1)工作满六个月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支付;
(2)工作满一年不满十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五支付;
(3)工作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七支付;
(4)工作二十年以上不满三十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九支付;
(5)工作三十年以上不满四十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一支付;
(6)工作四十年以上不满五十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一五支付;
(7)工作五十岁以上不满六十年的,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二支付;
(8)工作六十岁以上,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 point三支付。
2. 赔偿金标准
赔偿金是指用人单位在恢复支付工资后,因恢复支付工资给劳动者造成的损失所支付的金钱。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赔偿金的标准按照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九十计算。
赔偿程序的履行
1. 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如工资单、劳动合同、证明文件等。
2. 用人单位自接到赔偿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作出书面反馈的,视为默认赔偿。
3. 用人单位应当自接到劳动者提供的赔偿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比例,支付赔偿金至指定的银行或者劳动者指定的货币种类。
停薪留职合同终止时如何赔偿? 图1
4. 如用人单位未按期支付赔偿金的,应当支付加倍的赔偿金。
停薪留职合同的终止时如何赔偿,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需要关注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在终止停薪留职合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按照该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支付赔偿金。在确定赔偿标准时,应根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长短,按照经济补偿标准的比例支付。劳动者应当注意及时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据,以便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