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补偿的法律法规及操作指南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四十二条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或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支付赔偿金,并应当给予劳动者解释。”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八条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劳动权利。”
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四)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条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者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仲裁。”
操作指南
1.劳动合同的解除
(1)协商解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解除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并经劳动者同意。
(2)解除通知: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或者支付经济补偿。
(3)解除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解锁服务,并在解除劳动合同前,依法支付工资、加班费以及其他相关福利待遇。
2.劳动合同的终止
(1)协商终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2)终止通知:用人单位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3)终止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解锁服务,并在终止劳动合同后,依法支付工资、加班费以及其他相关福利待遇。
3.经济补偿
(1)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
(2)终止劳动合同不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终止劳动合同的,不支付经济补偿。
(3)经济补偿标准: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补偿的法律法规及操作指南 图1
4.赔偿金
(1)赔偿金的标准:赔偿金的标准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劳动者的实际损失计算。
(2)赔偿金的支付: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及时足额支付赔偿金。
(3)赔偿金的追讨: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未支付赔偿金的,可以依法追讨。
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需要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依法支付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并给予劳动者解释。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或者劳动仲裁委员会可以依法进行调解或者仲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