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后条件及程序:了解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在合同期限内按照法定或者约定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劳动合同期限到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为一年至不定期。劳动合同期限到期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协商续订劳动合同,也可以双方同意解除劳动合同。
2. 劳动者死亡。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间死亡,用人单位不再需要履行劳动合同。
3. 用人单位破产。用人单位因破产需要,不再具备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能力。
4. 用人单位决定关闭或者解散。用人单位因关闭、解散等原因,不再需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等。
劳动合同终止的程序
1. 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前,应当提前30日通知劳动者,告知其劳动合同终止的原因及时间。劳动者在接到通知后,应当积极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劳动合同终止的办理。
2. 双方协商一致。如劳动者同意用人单位提出的劳动合同终止方案,双方可以签订《劳动合同终止协议》,约定终止劳动合同的具体事项,如经济补偿金、工资支付等。
3.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不同意用人单位提出的劳动合同终止方案,劳动者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予以同意。
4.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应当给予劳动者一定的工资支付周期。
5. 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劳动合同终止情况,并按照劳动行政部门的要求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
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
1. 劳动者的权利。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享有以下权利:
(1) 获得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终止后条件及程序:了解您的权利和义务 图1
(2) 获得工资支付周期。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支付周期支付工资。
(3) 享受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仍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待遇。
2. 劳动者的义务。劳动合同终止后,劳动者有以下义务:
(1) 归还被欠工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应当归还被欠工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必要的协助。
(2) 归还劳动合同。劳动者应当归还劳动合同文本,用人单位应当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3) 保密商业机密。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应遵守商业机密保护规定,不得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机密。
劳动合同终止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权利义务变动的重要情形,了解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和程序,有助于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应当积极行使权利,履行相应的义务,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