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与实务应对

作者:亦北辞 |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购房者在选购商品房时往往关注房屋的设计、功能及周边配套等多方面因素。“飘窗”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设计元素,在销售过程中被房企或中介作为吸引买方的一大卖点。部分企业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采取虚假宣传手段夸大飘窗的实际用途和效果,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法律角度出发,探讨“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常见表现形式以及应对策略。

虚假宣传的法律概念与特征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通过广告、说明、演示或其他方式,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来源等信行夸大、虚构或隐瞒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在房地产销售领域,虚假宣传的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虚构户型设计优势、夸大装修标准、隐瞒房屋瑕疵等。“飘窗”作为商品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具有采光、通风和景观欣赏等功能,但由于其特殊的构造形式(凸出建筑主体之外的部分),也可能存在结构安全隐患。

“飘窗虚假宣传”的常见表现与法律风险

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与实务应对 图1

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与实务应对 图1

(一)利用模糊语言误导消费者

部分房企在销售过程中,通过含糊其辞的语言描述飘窗的功能,如使用“瞰景阳台”“空中花园”等极具吸引力的表述,刻意模糊飘窗的实际面积和功能用途。这种行为违反了《广告法》第八条关于广告内容真实准确性的要求,容易导致消费者产生错误认知。

(二)虚构获奖情况或专利授权

个别房企甚至会编造与飘窗相关的奖项或技术认证,如声称获得某国际设计大奖、拥有专属专利技术等。这种虚假宣传不仅误导消费者,还会对企业的信用形象造成损害。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商业贿赂”和“虚假广告”,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隐瞒建筑结构隐患

由于飘窗通常位于建筑物边缘,其结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房屋质量。部分房企为了降低成本或追求销售业绩,在宣传中刻意回避飘窗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承重能力不足、抗震性能差等),导致后续发生质量问题时引发纠纷。

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与实务应对 图2

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界定与实务应对 图2

“飘窗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与应对策略

(一)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 consumer"s request 返还购价款或者赔偿损失,并处以惩罚性赔偿。在司法实践中,购房者因虚假宣传而遭受损失时,可以依据上述法律规定要求房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二)行政法律责任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上限为20万元)。相关部门还可以吊销营业执照或采取其他资格处罚措施。

(三)企业风险防范建议

1. 完善广告审查机制:房企在发布任何形式的宣传材料前,应当建立 rigorous 的审核流程,确保所有宣传内容真实准确。

2. 规范销售话术:对置业顾问进行专业培训,避免使用夸大或误导性语言。

3. 加强合同管理:在购房合同中明确标注飘窗的具体参数和使用限制,做到“明明白白”签约。

案例分析与实务启示

多个房地产项目的虚假宣传案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某房企在销售过程中宣称其楼盘配备“瞰景飘窗”,但在实际交付时却发现这些飘窗不具备采光功能且存在安全隐患。法院判决该企业退还部分购房款并承担赔偿责任。

上述案例提醒我们,在商品房交易中,诚信经营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只有摒弃短期逐利思想,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飘窗虚假宣传”作为房地产市场中的不良现象之一,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监管部门应当持续加强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并鼓励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积极参与监督,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环境。

房企更应该以法律为准绳,合规经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兼顾社会责任,真正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共赢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