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多收钱怎么投诉:法律维权与解决路径

作者:青苔入镜 |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通过虚构、夸大或隐瞒真实信息等手段,误导消费者对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产地等方面产生错误认识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随着我国法律法规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虚假宣传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特别是在商业活动中,虚假宣传与多收费相结合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使得消费者在面对此类行为时更加困惑和无奈。从法律角度出发,详细阐述虚假宣传与多收钱行为的本质、表现形式以及消费者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虚假宣传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得的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虚假宣传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虚假宣传多收钱怎么投诉:法律维权与解决路径 图1

虚假宣传多收钱怎么投诉:法律维权与解决路径 图1

1. 夸大或虚构产品性能:商家声称其电子产品具有“防水防尘”功能,但并未经过相关认证或者测试。

2. 虚报商品来源:冒用知名品牌的商标、商号或产地信息,让消费者误以为购买的是正品。

3. 虚假促销活动:谎称“限时折扣”“限量发售”,诱导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做出消费决策。

4. 虚构用户评价:通过雇佣“手”或利用技术手段伪造好评,营造商品受欢迎的假象。

在实践中,虚假宣传与多收钱行为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些培训机构以“包过”的名义吸引学生报名,但并未提供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又如些医疗机构声称其药品具有“特效”,诱导患者购买高价药品,但实际效果并不到位。

多收费行为的法律规制

多收费是指经营者在交易过程中收取与商品或服务的真实价值不符的费用,或者在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额外收费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条规定,经营者应当明示商品和服务的真实信息,并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以下是多收费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1. 捆绑销售:强制消费者购买与其需求无关的附加产品或服务。

2. 隐形收费:在合同中设置模糊条款,或者在付款环节额外增加未明示的费用。

3. 虚假折扣后加价:以“打折”“优惠”的名义吸引消费者,但收取更高的价格。

4. 虚构服务项目:在提供服务过程中,额外增加收费项目,如维修服务中的“检测费”“诊断费”等。

虚假宣传与多收钱行为的法律后果

虚假宣传和多收钱行为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市场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八条规定进行虚假宣传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在司法实践中,消费者因虚假宣传和多收钱行为遭受损失时,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条要求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具体而言:

1. 欺诈行为的认定:根据《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案)》,如果经营者的虚假宣传行为足以导致消费者产生重大误解,并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

2. 赔偿范围:消费者不仅可以要求退还多收费用,还可以要求经营者赔偿其因虚假宣传而造成的实际损失。

消费者如何投诉与维权

面对虚假宣传和多收钱行为,消费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投诉与维权:

1.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 消费者可以拨打12345政府,向当地市场监督反映问题。

-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市场监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并将结果告知消费者。

2. 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 消费者可以登录中国消费者协会(www.cca.org.cn),通过“投诉服务”栏目进行在线投诉。

- 根据《消费者协会章程》,消费者协会有责任调解消费纠纷,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提起诉讼:

- 如果通过上述途径无法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经营者退还多收费用并赔偿损失。

- 在司法实践中,消费者需要提供相关证据,如合同、付款凭证、宣传材料等,以证明经营者存在虚假宣传和多收钱行为。

虚假宣传多收钱怎么投诉:法律维权与解决路径 图2

虚假宣传多收钱怎么投诉:法律维权与解决路径 图2

法律维权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投诉与维权时,消费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 保留证据:

- 消费者应当妥善保存交易过程中的一切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发票、宣传资料、聊天记录等。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 明确诉求:

- 在投诉或起诉时,消费者应当明确自己的诉求,要求退还多收费用、赔偿损失等。

3. 遵守法律程序:

- 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应当遵循法律规定的时间限制和程序要求,避免因拖延或不当行为而丧失胜诉权。

虚假宣传与多收钱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秩序。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以及提高消费者法律意识,我们可以共同遏制这种行为,维护公平和谐的商业环境。对于消费者而言,了解自身权利并掌握有效的维权途径是应对虚假宣传和多收费问题的关键。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

——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