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牌价虚假宣传如何处理:法律依据与实务应对

作者:岁月情长 |

在商业活动中,挂牌价作为一种市场定价方式,广泛应用于房地产、二手车交易、零售等行业。部分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或市场竞争的需要,往往以低价诱导消费者成交,但在实际交易中提高价格或者附加其他条件。这种行为被称为“挂牌价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从法律角度出发,全面解析“挂牌价虚假宣传”的定义、法律责任及其应对措施,从而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实务指导。

“挂牌价虚假宣传”如何处理:法律依据与实务应对 图1

“挂牌价虚假宣传”如何处理:法律依据与实务应对 图1

挂牌价虚假宣传的概念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以下简称《价格法》)的相关规定,挂牌价是指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以书面、广告或者其他方式公示的商品或服务价格。其本质是一种明码标价形式。

在实践中,“挂牌价”通常出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 房地产行业:开发商在楼盘销售现场公示的房屋单价或总价

“挂牌价虚假宣传”如何处理:法律依据与实务应对 图2

“挂牌价虚假宣传”如何处理:法律依据与实务应对 图2

2. 二手车交易:车辆经销商标注的车辆出售价格

3. 零售行业:商场、超市等零售场所的商品标价

虚假宣传,则是指经营者通过夸大、隐瞒或其他欺骗性,对其商品或服务进行不真实的描述。挂牌价虚假宣传具体表现为:

1. 明价实高价:即标低价吸引消费者,实际交易中收取高价

2. 附加条件不告知:在标示价格的设置隐性附加条件(如“以定金抵价”等)

3. 模糊标价:以“优惠价”、“特价”等误导消费者

挂牌价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与责任分析

我国对经营者的价格行为规范主要集中在以下法律法规中: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2.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3. 《反不正当竞争法》

4. 《广告法》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角度的法律分析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在交易中应当履行真实说明义务。挂牌价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这一法定义务,构成了欺诈。

在实务中,消费者可以依据以下条款维护自身权益:

- 第8条:“消费者享有知悉其、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 第5条: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要求赔偿所受损失,并增加赔偿金额。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角度的法律分析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进行价格竞争……(四)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等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

挂牌价虚假宣传通常属于以下几种行为:

1. 混淆行为:通过标低价吸引顾客,实则提供高价服务。

2. 虚假折扣:虚构优惠幅度,诱导消费者。

3. 附加不合理条件:在标示价格的设置难以实现的附加条件。

(三)广告法角度的法律分析

《广告法》第12条规定:“广告中涉及商品价格的,应当准确清晰地表示价格及其适用范围。”

挂牌价虚假宣传行为违反了这一规定,通常表现为:

- 价格信息不完整:未明确说明价格的有效期限或适用条件。

- 使用误导性用语:如“最低价”、“特价”等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的表述。

典型案例解析

(一)某二手车交易虚假宣传案

基本案情:

2019年,某二手车交易平台在其网页上大量发布声称“全国统一优惠价”的广告,并在显著位置标注车辆价格。消费者下单后才发现,实际成交价格远高于页面标示的价格。

法院判决:

一审法院认定该平台构成虚假广告和欺诈交易行为,判令其退还差额并赔偿消费者损失。

(二)某房地产开发虚假宣传案

基本案情:

某房地产在楼盘现场公示的房价表中,标注了“特价房”、“限时优惠价”等多个低价房源信息。在购房者签订认购协议后,该要求购房者额外支付“服务费”,导致购房实际支出远高于标示价格。

行政处罚结果:

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对该房地产罚款20万元,并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

挂牌价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1. 罚款

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单位进行交易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2. 责令停业整顿

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管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二)民事责任

1. 赔偿损失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退还多付价款,并赔偿其因此遭受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2. 赔礼道歉

如果经营者行为对消费者造成了精神损害,消费者可以要求公开道歉。

(三)刑事责任

在极少数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挂牌价虚假宣传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典型的罪名包括:

1. 诈骗罪:如果经营者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

2. 合同诈骗罪:以签订合同的实施价格欺诈行为,扰乱市场秩序。

应对挂牌价虚假宣传的实务建议

(一)对于经营者的建议

1. 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

明确价格公示的标准和程序,避免人员擅自更改价格或附加不合理条件。

2. 加强广告发布审查

在广告内容中严格区分“建议零售价”、“市场指导价”等模糊表述,并设置明确的价格适用范围。

3. 规范促销活动

在营销活动中对优惠措施进行清晰标注,特别是对于限定条件、使用期限等内容要显著提示消费者。

(二)对于消费者的建议

1. 提高警惕意识

面对低于市场价的挂牌价格时,保持理性判断,主动询问人员价格的具体含义。

2. 保留交易证据

注意保存广告宣传页、聊天记录、交易合同等材料,作为日后维权的依据。

3. 及时投诉举报

发现虚假宣传行为后,可以通过拨打12345或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挂牌价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以及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多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这一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实现价格信息的真实性与透明度,仍然是社会各界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课题。

——全文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