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到期退休后如何终止:相关法律规定

作者:痴情的忧 |

到期退休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在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双方按照约定或者依法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的过程。在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下,劳动合同终止的具体方式和程序如下:

劳动合同的终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前,应当就劳动合同终止事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后,双方可以签订终止劳动合同的协议。协议的内容应当明确劳动合同终止的时间、方式、补偿金等事项,并经双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为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支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 按照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计算经济补偿。实际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实际工作时间,包括加班时间、病假、产假、休假等。

2. 经济补偿的支付应当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工作表现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补偿的标准。

3. 经济补偿的支付应当及时。用人单位应当在劳动合同终止后的一定时间内支付经济补偿,支付时间不能拖延。

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办理劳动合同关系的变更手续,包括办理社会保险关系的移交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合同终止协议、经济补偿支付凭证等材料存档备查,以便日后查询和处理。

到期退休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再与劳动者续签劳动合同,双方按照约定或者依法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的过程。在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并办理劳动合同关系的变更手续。用人单位还应当将劳动合同终止协议、经济补偿支付凭证等材料存档备查。

劳动合同到期退休后如何终止:相关法律规定图1

劳动合同到期退休后如何终止:相关法律规定图1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义务。当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如何终止劳动合同,是劳动法律领域经常遇到的课题。对于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终止问题,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以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均作出了明确规定。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到期后如何终止的问题进行探讨。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终止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劳动合同的终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经双方协商一致后方可终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后,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退休后如何终止:相关法律规定 图2

劳动合同到期退休后如何终止:相关法律规定 图2

2.依法定终止条件原则。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的具体条件分为以下情形:(1)劳动合同期满;(2)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3)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4)劳动者主动提出辞职;(5)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协商一致并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依据依法定终止条件原则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终止程序

1.提前通知义务。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满三十日内应当将终止劳动合同的意思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未通知劳动者或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提前通知的,应当支付违约金。

2.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协商一致,达成一致意见后,可以终止劳动合同。协商一致应当由双方以书面形式确认。

3.支付经济补偿。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时,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前未满六个月的,按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支付经济补偿;满六个月的,按劳动者本人工资的百分之一点五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标准应当符合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终止的法律责任

1.用人单位责任。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期限内未依法定终止条件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违约金。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合同终止过程中的相关行为承担法律责任,如未按照法律规定提前通知劳动者或者未按照约定支付经济补偿等。

2.劳动者责任。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主动提出辞职的,用人单位不承担违约责任。但是,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约定或者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前通知劳动者辞职的,劳动者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到期后的终止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各自的义务。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依据依法定终止条件原则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终止过程中,应当遵守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