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终止后辞职:相关法律规定与操作指南
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辞职是员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方式。在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是否辞职成为了一种选择。介绍劳动合同终止后辞职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操作指南。
法律规定
1. 劳动合同终止
劳动合同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约定的终止条件成就,或者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 辞职
辞职是指劳动者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不能拒绝。”
操作指南
1. 辞职方式
员工辞职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1)书面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申请;
(2)口头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申请;
(3)通知用人单位后直接离开工作场所。
2. 辞职手续
辞职时需要按照以下手续进行:
(1)提前通知用人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30日向用人单位提出辞职申请,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30日以上的工资支付。
(2)办理交接手续:辞职后需要将工作交接给他人,将工作场所的物品整理好,并做好相关记录。
(3)结算工资和 benefits: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及时结算工资和福利待遇。
劳动合同终止后辞职:相关法律规定与操作指南 图1
(4)办理离职手续:用人单位应当在员工辞职后15日内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
劳动合同终止后,员工是否辞职成为了一种选择。员工辞职时需要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及时办理相关手续,以便得到合理的离职补偿。,用人单位也有责任及时结算工资和福利待遇,并办理离职手续。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