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场虚假宣传合作商家:法律视角下的责任与风险

作者:十年酒不予 |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虚假宣传行为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商场这种人流量大、消费集中的场所。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商业环境。从法律视角出发,分析商场与合作商家之间的虚假宣传问题,并探讨其法律责任、风险防范及应对策略。

虚假宣传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通过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等进行不实描述,以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虚假宣传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 夸大其词:如声称“国家级奖项”、“百年老字号”等,实际并不存在。

2. 虚构事实:如商家称产品具有某种特殊功效,而事实上并无科学依据。

商场虚假宣传合作商家:法律视角下的责任与风险 图1

商场虚假宣传合作商家:法律视角下的责任与风险 图1

3. 片面宣传:仅强调商品的某一方面优点,故意忽略缺点或不足。

虚假宣传行为不仅误导消费者,还可能引发消费者的投诉和诉讼。某些商场合作商家以“祖传”、“特效神药”等名义吸引顾客,这些产品并无特殊效果,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

1. 行政责任: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五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罚款。罚款金额与其营业收入挂钩,情节严重的还可能吊销营业执照。

2. 民事责任:消费者因虚假宣传遭受损失的,可以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要求赔偿。商场与合作商家需承担连带责任。

3. 刑事责任:在某些情况下,虚假宣传可能构成诈骗罪或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某商家夸大产品功效,导致多名消费者病情加重,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

商场虚假宣传合作商家:法律视角下的责任与风险 图2

商场虚假宣传合作商家:法律视角下的责任与风险 图2

商场与合作商家的责任划分

1. 商场的管理责任:作为经营场所提供者,商场有义务审查入驻商家的资质和宣传内容。如果商场未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可能需承担连带责任。

2. 合作商家的直接责任:虚假宣传通常由合作商家实施,其对虚假宣传行为承担直接责任。

3. 共同侵权责任:根据《民法典》千一百六十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虚假宣传的风险防范建议

1. 建立审查制度:商场应建立完善的商家资质审查机制,对入驻商家的宣传内容进行事前审核。

2. 加强监管力度:定期抽查合作商家的经营行为,确保其宣传内容真实合规。

3. 完善退出机制:对于存在虚假宣传行为的合作商家,及时终止合作关系,并纳入黑名单制度。

4. 消费者权益保护:商场应设立消费者投诉渠道,妥善处理消费者的合理诉求。

典型案例分析

以某商场合作商家虚假宣传案为例。该商家在展位上宣称其出售的保健品具有“抗功效”,实际仅为普通营养品。多名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被骗,遂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该商家被处以罚款50万元,并吊销营业执照。商场因未尽到审查义务,也被罚款20万元。

虚假宣传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市场秩序。作为商场管理者,需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作为合作商家,应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虚假宣传行为。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公平、透明的商业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