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虚假宣传视频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
医疗健康领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与此一些医疗机构为了吸引患者、获取利益,在网络平台发布虚假宣传视频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医疗服务市场秩序,甚至可能威胁到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从法律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医院发布虚假宣传视频的行为性质,并探讨其法律责任及风险防范措施。
医院发布的虚假宣传视频
虚假宣传视频是指医疗机构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或其他网络传播渠道,以夸大或虚构事实的方式,对医疗服务、医疗设备、药品疗效或其他医疗相关服务进行广告推广的行为。这类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夸大治疗效果:宣称某种普通诊疗手段具有"特效""包治百病"的效果,甚至暗示或明示可以无法医治的疾病;
2. 虚构医疗资质:通过伪造医院资质、医师职称等方式骗取患者信任;
医院虚假宣传视频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 图1
3. 编造科研成果:发布不存在的医学研究成果或技术专利,用于提升机构形象;
4. 隐瞒治疗风险:刻意回避手术或其他治疗手段可能存在的并发症或副作用。
这类虚假宣传视频的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公众对健康的关注,通过欺骗性手段获取患者信任并谋取利益。从法律角度来看,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多项法律法规,还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医院发布虚假宣传视频的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根据《广告法》第十四条规定,医疗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医疗机构不得利用患者imonials或其他具有欺骗性的语言误导公众。
2. 《反不正当竞争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手段欺骟消费者。医院利用视频平台进行的虚假宣传属于典型的"虚假宣传"行为。
3.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医疗机构发布医疗广告必须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批准文号。未经审批擅自发布的医疗广告均属违法行为。
医院虚假宣传视频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 图2
4. 《刑法修正案(十一)》:若医疗机构的虚假宣传活动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按照《刑法》百六十一条"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或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罪"追究刑事责任。
典型案例分析
1. 林某某虚假宣传床垫医疗功效案:2023年7月,临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某床垫经销商作出罚款12万元的行政处罚。当事人通过视频号发布短视频,声称其销售的普通床垫具有治疗背痛、肺炎等多种疾病的功效。这种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规定。
2. 某虚假医疗广告推广案:上海某私立医院雇佣网络水军在短视频大量发布"率高达95%"等不实信息,诱导患者前来就诊并支付高昂费用。最终该医院因发布违法医疗广告被依法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这些案例表明,监管部门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相关机构切勿心存侥幸。
如何防范虚假宣传视频的风险
1. 建立健全内容审核机制: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内部审查制度,确保所有对外发布的内容真实合规。
2. 提高公众法律意识:患者在接收医疗信息时要保持理性态度,通过正规渠道核实医疗服务的真实性。
3. 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应牵头制定行业标准,并定期开展行业自查和互查活动。
4. 畅通举报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对发现的虚假医疗宣传行为进行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医疗市场秩序。
医院发布虚假宣传视频不仅损害了患者利益,还危及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发展。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专业和诚信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服务,而不是通过弄虚作假来谋取不正当利益。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形成打击虚假医疗广告的合力,确保医疗服务市场良性发展。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