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海报虚假宣传怎么举报|劳动权益保护|求职者权益维护
随着我国就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种招聘渠道和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的迫切心理,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其词甚至虚构职位等方式进行诈骗。那么“招聘海报虚假宣传”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应当如实向劳动者说明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劳动报酬以及其他劳动者要求了解的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情况。如果企业或者中介机构在招聘过程中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则可能会侵犯求职者的知情权和公平就业权。
招聘海报虚假宣传
“招聘海报虚假宣传”,是指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故意隐瞒事实真相,通过夸大其词、虚构岗位信息、虚报薪资待遇、伪造企业资质等方式误导求职者报名应聘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更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二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时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欺诈或引人误解的内容。具体而言,招聘海报虚假宣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夸大其词:如将普通岗位描述为“年薪百万”的高薪职位;
招聘海报虚假宣传怎么举报|劳动权益保护|求职者权益维护 图1
2. 虚构事实:如声称企业是世界50强公司或拥有多项荣誉资质;
3. 虚报薪资:在招聘信息中承诺远高于市场行情的工资待遇;
4. 隐瞒风险:故意掩盖工作中的职业危害,未提及有毒有害的工作环境;
5. 虚假福利:夸大其词地宣传五险一金、带薪休假等福利待遇。
招聘海报虚假宣传的危害
招聘海报虚假宣传不仅损害了求职者的个人利益,还破坏了整个就业市场的公平秩序。具体危害包括:
1. 对求职者的直接伤害:
浪费时间和精力:求职者基于虚假信息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最终发现被骗。
造成经济损失:部分不法分子甚至会以“押金”、“培训费”的名义骗取钱财。
2. 破坏就业市场秩序:
影响其他真实招聘信息的传播和接收,导致优秀人才难以匹配合适的岗位;
增加企业招聘成本,使合法企业的正常招聘工作受到干扰。
3. 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信任基础被破坏,不利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如何举报招聘海报虚假宣传
面对招聘海报中的虚假信息,求职者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维权:
(一)行政投诉途径
1. 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
根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五十条的规定,求职者可以向企业所在地或招聘信息发布的地级市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
2. 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如果发现中介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行为,则可以通过拨打12315或者登录12315平台进行举报。
(二)司法诉讼途径
如果受到的实际损失较大,被收取押金、培训费等费用,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千一百六十五条的规定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相关主体承担赔偿责任。在提起诉讼时,需要收集好以下证据:
招聘信息截图;
与公司或中介的聊天记录;
支付凭证(如有)。
(三)向企业内部反馈
如果虚假招聘信息来自某些大型企业,则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渠道进行反馈,督促其改正错误。这种方法虽然耗时较长,但对于维护就业市场整体秩序具有积极意义。
如何防范招聘海报虚假宣传
除了被动维权外,求职者还可以采取一些主动措施来降低被骗风险:
1. 多渠道核实信息:
在投递简历前,可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的资质和经营状况。
2. 关注招聘信息细节:
招聘海报虚假宣传怎么举报|劳动权益保护|求职者权益维护 图2
注意招聘信息中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承诺,“高薪”、“包吃住”等过于美好的描述。
3. 签订书面合同:
在入职前一定要与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并仔细阅读各项条款。
招聘单位的责任与义务
从长远来看,企业和社会各界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1. 用人单位要守法经营:
认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真实发布招聘信息,杜绝虚假宣传行为。
2. 行业组织要加强自律:
各级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应当加强对会员单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诚信档案制度。
3. 监管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
对于经查证属实的虚假招聘行为,监管部门应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并将其纳入企业信用黑名单。
在提出的“六保”、“六稳”工作方针指引下,相关部门已经加大了对虚假招聘信息查处力度。求职者也需要提高警惕,擦亮双眼,在就业过程中既要大胆追求发展机会,也要注意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企业和求职者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出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市场环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