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法律规制与责任

作者:白雁书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直播营销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商业推广。这种商业模式也伴随着一系列法律风险和合规问题,其中尤以“虚假宣传”最为突出。结合具体案例,从法律角度分析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行为,探讨其法律后果及责任承担机制。

被抖音提示的虚假宣传

“虚假宣传”,是指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通过各种对商品或服务进行不真实、误导性的描述,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的规定,虚假宣传包括虚构产品性能、伪造用户评价、夸大使用效果等行为。在直播营销场景下,这种行为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 产品功效的夸大宣传:如“东北雨姐”在其直播间宣称红薯粉条不含添加剂,检测发现其标签存在虚假标注问题。

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法律规制与责任 图1

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法律规制与责任 图1

2. 品质等级的虚标:如部分商家虚构“特级”、“有机”等认证标识,误导消费者购买。

3. 来源产地的隐瞒:如商家在直播中声称其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区,实际并非如此。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还可能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构成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侵害。

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与责任认定

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法律规制与责任 图2

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虚假宣传法律规制与责任 图2

1. 民事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因虚假宣传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需承担退一赔三或损失扩大的赔偿责任。如“雨姐传媒”事件中,监管部门责令其召回不合格产品,并处以行政处罚。

2. 行政责任:依据《广告法》的规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虚假宣传行为实施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制裁措施。“疯狂小杨哥”月饼虚假宣传案中,市场监管部门已对其实施了罚款6894.91万元的处罚。

3. 刑事责任:在些情节严重的案件中,虚假宣传可能构成诈骗罪或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如“交个朋友”直播间零售的疑似仿冒奢侈品月饼礼盒案,涉事主体或将面临刑事追责。

直播平台的法律责任与合规建议

作为新型营销模式的重要参与者,直播平台依法也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1. 平台责任:根据《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直播平台有义务对平台上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审核,并建立便捷的投诉举报机制。如未能尽到合理的审查义务,平台可能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 合规建议:

a. 建立完善的内容审核机制

b. 强化主播及商家资质管理

c. 及时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

d. 开展定期合规培训

未来的监管趋势与企业应对策略

1. 监管趋严:“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平台经济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预计未来相关部门将出台更多细化的监管政策。

2. 技术赋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内容审核效率,及时发现和处置虚假宣传行为。

3. 企业合规: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强化法律风险意识;与权威检测机构,确保产品信息真实可靠;建立消费者反馈机制,妥善应对舆情事件。

在“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网络直播营销行业的快速发展既带来了新的经济点,也对传统的监管模式提出了挑战。通过完善法律制度、压实平台责任、加强企业自律等多方协同治理,才能有效遏制虚假宣传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和执法力度的加大,直播营销领域的虚假宣传问题将得到更有效的规范。企业唯有牢固树立“合规先行”的理念,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开展经营活动,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