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不履行时的赔偿范围有哪些?
关于合同不履行时的赔偿范围问题,我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该法第107条又进一步规定:“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障碍、排除妨害等。”可见,合同不履行时的赔偿范围,主要应当依据合同的约定以及合同法的规定来确定。
继续履行
继续履行,是指当事人一方按照合同的约定履行其义务,以使合同得以继续履行。继续履行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履行的主要方式,也是赔偿损失的重要方式。当合同不履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愿意继续履行合同,那么守约方应当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如果对方当事人不同意继续履行合同,那么守约方可以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采取补救措施
采取补救措施,是指当事人一方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违约行为对合同履行造成的影响,使合同得以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履行的一种补充方式,也是赔偿损失的一种方式。当合同不履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采取补救措施,那么守约方应当认可对方的补救措施,并予以协助。如果对方当事人未采取补救措施,那么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
赔偿损失,是指违约方应当赔偿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赔偿损失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赔偿的主要方式,也是赔偿损失的主要内容。当合同不履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能够证明违约方存在违约行为,那么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应当依据合同的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
支付违约金
支付违约金,是指违约方应当支付给守约方的金钱,以弥补守约方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支付违约金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赔偿的一种特殊方式,也是赔偿损失的一种补充方式。当合同不履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能够证明违约方存在违约行为,那么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支付违约金的标准,应当依据合同的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来确定。
合同不履行时的赔偿范围有哪些? 图1
消除障碍、排除妨害
消除障碍、排除妨害,是指当事人一方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合同履行中的障碍或者妨害,使合同得以继续履行。消除障碍、排除妨害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履行的一种补充方式,也是赔偿损失的一种方式。当合同不履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能够证明违约方存在违约行为,那么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消除障碍、排除妨害。
排除妨害
排除妨害,是指当事人一方采取有效措施,以消除合同履行中的障碍或者妨害,使合同得以继续履行。排除妨害是合同法规定的合同履行的一种补充方式,也是赔偿损失的一种方式。当合同不履行时,如果对方当事人能够证明违约方存在违约行为,那么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排除妨害。
合同不履行时的赔偿范围,主要应当依据合同的约定以及合同法的规定来确定。赔偿方式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障碍、排除妨害等。在合同不履行时,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赔偿责任,以弥补因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