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决生效拒不履行合同,强制执行程序启动
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双方约束力。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另一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履行,如果法院判决生效后,对方仍然拒不履行合同,则可以启动强制执行程序,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强制执行是指法院依据判决或裁定,采取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强制执行程序启动后,法院会指定执行员,执行员会根据法院的判决或裁定,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扣划存款,扣缴收入等,以迫使义务人履行义务。
在强制执行程序中,义务人应当履行判决或裁定的义务。如果义务人不履行判决或裁定的义务,执行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义务人仍拒不履行判决或裁定的义务,法院会强制执行。
在强制执行程序中,权利人应提供相应的证据,证明义务人拒不履行合同的事实,并应提供相应的财产线索,以便法院确定义务人的财产,以强制执行。如果权利人无法提供相应的证据或财产线索,法院可以拒绝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程序可能会对义务人的财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义务人的财产被查封、扣押、冻结或被扣划。因此,在启动强制执行程序前,权利人应充分了解义务人的财产状况,并应提供详细的财产线索。
法院判决生效拒不履行合同,强制执行程序启动 图1
在强制执行程序中,义务人也有权申请执行阻却或执行异议。如果义务人认为判决或裁定有误,或者认为执行标的物与判决或裁定不符,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阻却或执行异议。法院会对申请进行审查,如果义务人的申请被采纳,法院可以变更或取消判决或裁定,或者可以要求义务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强制执行程序是保障合同履行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义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权利人可以启动强制执行程序,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在启动强制执行程序时,权利人应提供充分的证据和财产线索,以便法院强制执行。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