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合同纠纷起诉状如何列被告的完整指南
合伙合同纠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因执行合伙事务或者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发生的纠纷。在合伙合同纠纷中,被告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正确的被告选择和列明,有利于保障诉讼请求的合法性,提高诉讼胜诉的可能性。为您提供关于合伙合同纠纷起诉状如何列被告的完整指南。
被告的确定原则
1. 坚持 limited合伙人(简称LP)原则
合伙合同中,合伙人可以分为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有限合伙人承担有限责任。在起诉状中,应明确指出合伙人性质,并将其区分开来。
2. 坚持"穿透"原则
在确定被告时,应穿透到合伙企业的背后的实际主体。即使合伙企业是被告,也应进一步挖掘出实际负责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或者法人,作为被告。
如何列明被告
1. 被告的基本信息
在起诉状中,应详细列明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如果被告是自然人,应注明其身份号码;如果被告是法人或其他组织,应注明其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2. 列明被告的合伙人
根据合伙合同,应列明所有参与合伙事务的合伙人。在列明合伙人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明确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身份,并将其区分开来。
(2) 应注明合伙人的实际出资额和认缴出资额。
(3) 应注明合伙人的实际参与合伙事务的程度。
3. 列明被告的合伙企业
合伙合同纠纷起诉状如何列被告的完整指南 图1
合伙企业是合伙合同的主体,也是被告。在列明合伙企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应注明合伙企业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等。
(2) 应注明合伙企业的注册资本、认缴出资额、实缴出资额、实缴期限等。
(3) 应注明合伙企业的主要经营范围和业务。
合伙合同纠纷起诉状如何列被告,关键在于坚持"穿透"原则,明确被告的基本信息、合伙人以及合伙企业。通过准确的被告列明,有利于保障诉讼请求的合法性,提高诉讼胜诉的可能性。希望本文能为您的诉讼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