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保障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的权益》

作者:痴情的忧 |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劳动年龄人口结构呈现出新特点。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作为两个特殊群体,其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旨在分析《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年龄对保障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未成年人劳动权益保障

1. 劳动年龄定义及范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5条规定:“未成年人为16周岁以上, but not 18周岁以下的劳动者。”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

2. 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

(1) 就业权。未成年人享有就业权,但就业范围受到限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 工作时间。未成年人工作时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保障其充足休息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5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未成年人的工作时间。”

(3) 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未成年人的工资报酬。

老年劳动者权益保障

1. 劳动年龄定义及范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劳动者。”老年劳动者是指年满60周岁的劳动者。

2. 保障老年劳动者的权益

(1) 就业权。老年劳动者享有就业权,但就业范围受到限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2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60周岁以上劳动者,由劳动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2) 工作时间。老年劳动者工作时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保障其充足休息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老年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保障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的权益》 图1

《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年龄:保障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的权益》 图1

(3) 工资报酬。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老年劳动者的工资报酬。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年龄的规定,对于保障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用人单位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这两个特殊群体的权益。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和谐、稳定的劳动环境,使未成年人和老年劳动者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共同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