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作者:北方佳人 |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变更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期间,享有一定的权利和履行一定的义务。重点介绍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以期帮助广大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合法权益。

劳动者的权利

1. 劳动权利: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包括劳动权、休息权、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获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对用人单位劳动安排提出建议的权利等。

2. 平等就业权: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不受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年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给予平等的就业机会,不得歧视劳动者。

3. 自主择业权:劳动者有权自主选择职业、接受职业培训、变动职业。用人单位不得干涉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

4. 劳动保护权: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期间,享有劳动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供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危害身心健康工作的劳动者,应当给予必要的防护。

5. 获得劳动争议解决的权利: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期间,如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享有依法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提起劳动诉讼的权利。

6. 获得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劳动保障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依法为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图1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权利与义务 图1

7. 对用人单位劳动安排提出建议的权利:劳动者有权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应当认真听取劳动者的意见,并积极改进。

劳动者的义务

1. 履行劳动义务: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并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2. 报告劳动者健康状况:劳动者应当如实向用人单位报告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用人单位安排合适的劳动者进行工作。

3. 劳动保护义务: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保护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

4. 保密义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其他商业信息。

5. 遵守职业道德: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用人单位的声誉。

6. 依法纳税义务: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依法纳税。

7. 参加社会保险和公积金: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期间,应当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并按照法律规定,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劳动期间,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者应当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合理维权,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用人单位也应当依法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和履行义务,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

【用户内容法律责任告知】根据《民法典》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本页面实名用户发布的内容由发布者独立担责。合同纠纷法律网平台系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未对用户内容进行编辑、修改或推荐。该内容与本站其他内容及广告无商业关联,亦不代表本站观点或构成推荐、认可。如发现侵权、违法内容或权属纠纷,请按《平台公告四》联系平台处理。

站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