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权案例解析:法治社会中的权益保障
================================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我国,肖像权作为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得到了明确的保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通过分析一系列肖像权案例,探讨法治社会中肖像权的保障问题,以期提高公众对肖像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肖像权的保护范围
1.自然人的肖像权
自然人的肖像权主要是指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并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自然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可知,自然人的肖像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作权:即制作、制作照片、画像或其他以图像形式表现的权利。
肖像权案例解析:法治社会中的权益保障 图1
(2)使用权:即对自己的肖像享有再现、使用、展示、展览、传播等权利。
(3)排斥他人侵害的权利:即未经本人同意,他人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否则构成侵权。
2.法人的肖像权
法人是指依法设立,以拥有财产为组织基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并以其全体财产对外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19条的规定,法人享有对自己的肖像权,未经其书面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
肖像权的侵权责任
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如果未经他人同意,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他人的肖像,则构成侵权。侵权行为一旦成立,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肖像权的案例解析
1.案例一:网络搜索引擎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
某网络搜索引擎在其上使用了某公民的肖像,而该公民并未同意。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该网络搜索引擎的行为构成了侵权。
2.案例二:社交媒体平台未经同意发布他人肖像
某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了某公民的肖像,而该公民并未同意。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该社交媒体平台的行为也构成了侵权。
3.案例三:广告使用他人肖像做广告
某广告未经某公民的同意,在其广告中使用了该公民的肖像。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18条的规定,未经本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提供、出版、传播其肖像。该广告的行为也构成了侵权。
肖像权是一项基本的人身权利,在我国得到了明确的保护。在法治社会中,任何人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们肖像权的保护范围和形式也在不断拓展。公众应当提高对肖像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以防止自己的肖像权受到侵害。司法机关也应当加强对肖像权保护的力度,确保公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本文所有信息均为虚构,不涉及真实个人或机构。)